刘备临死前是在试探诸葛亮吗 刘备说的自取是什么意思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别名:孔明,卧龙国籍:蜀汉民族: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治理蜀地,平定南蛮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封爵:武乡侯谥号:忠武侯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祠庙:武侯祠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庙号:烈祖谥号:昭烈皇帝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还不了解:刘备遗言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死前说的自取是什么意思,刘备是不是在试探诸葛亮?
白帝城托孤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光辉一页,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的道德观就是君臣之间互相信任的话,那么白帝城托孤可以说完美做到了这点,诸葛亮和刘备作为政治上的上下级以及理想主义上志同道合的伙伴来说,可谓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到达了极点。但是就是这个历朝历代的认可,在当下却被一部分人质疑了起来,这些人的回答是他们认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并没有这种信任,对他们来说刘备临死都在试探诸葛亮,他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并且害怕诸葛亮会篡夺他的江山,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真的是会影响提防吗?
实际上这个说法本质就是小人之见,原因有二:其一是刘备对诸葛亮说出“自取”的话,这个“自取”未必就是取代刘禅的意思,而是一种政治赋权,要了解诸葛亮作为刘备亲自制定的国家主导者,很多人是不太放心的。或者说心里是有别的心思的,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不出来主动为诸葛亮背书,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人会挑战诸葛亮的地位,此时的蜀汉政权经历了夷陵之战,元气大伤,基本的底盘被消耗的很厉害,实质上已经经不起一次新的打击。如果刘备不出来为诸葛亮背书,那么蜀汉政权肯定会陷入新的混乱中。“自取”更多的是刘备为了维护内部稳定,全面信任诸葛亮的表现,至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与其说是自己做皇帝,不如说是给诸葛亮如同霍光一样的法理基础,如果刘禅统治出了问题,诸葛亮可以换个皇帝。
其二,以蜀汉当时的局面,刘备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试探诸葛亮意图的意义。要了解这个时候的蜀汉,失去了荆州,在益州统治的时间也不长,根本就不具备一个稳固的立国基础,这是内部的问题,至于外部,曹魏政权虎视眈眈,就准备找个机会把蜀汉一举歼灭,而东吴政权向来就以不能信任著称,刚刚偷袭了盟友的荆州,志在割据,如果曹魏这个时候举兵进攻,东吴百分之一百会配合曹魏沿江而上,这跟一个烂摊子有什么差别呢?刘备把这样的蜀汉交给诸葛亮,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不敢保证诸葛亮真的能经营下去的,所以不如索性敞开天窗说亮话,我交给你,完全信任你,如果真的能做下去就做,做不下去你选其他路我也不怪你,所以这个“自取”,很可能也有一重意思,那就是让诸葛亮自己看着办就行,怎么选我都不怪你。
因此说来说去,白帝城托孤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其实都是诸葛亮和刘备两个人的坦诚相见,互相敞开心扉没有任何虚伪和背叛的交流,原本就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光明和纯正,后来的人自己理解不了,却要去加上一些蝇营狗苟的东西,本质上就是很可笑的事情,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