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击败刘备了 孙权为何不趁机消灭蜀汉
本名:孙权 别称:吴大帝 字号:字仲谋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庙号:太祖 谥号:大皇帝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陵寝:蒋陵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庙号:烈祖谥号:昭烈皇帝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猫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夷陵之战中东吴孙权战胜刘备,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蜀汉呢?
在三国时期,由于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袭取,更甚于连关羽本人也遭擒被杀。
刘备、关羽、张飞情深义重,关羽之死,让刘备、张飞在伤痛之余,立志要找东吴报仇。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就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率军队征讨东吴。当然,蜀地是刘备的根基和大后方,自然不能有失,所以就让诸葛亮坐镇后方。
安排好一切后,刘备就带兵去攻打东吴了。
然而,让刘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大战还没开始,张飞就被部下所杀而死于非命。更加残酷的是,英雄一世的刘备最终在夷陵之战中惨败。
刘备此战的失败,是蜀汉失去荆州后的又一次实力大损。
蜀汉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此战之后的近40年的时间里,三国魏蜀吴互相之间的领土基本保持不变。
当然,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虽然惨败,但不久,作为胜利一方的东吴孙权还是主动向刘备议和了。而刘备由于此战的失败而心力交瘁,就同意停战。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而他自己就离开了人世。
那夷陵之战中东吴孙权战胜刘备,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蜀汉呢?
其实,蜀汉虽然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但东吴想要灭了蜀汉还是很困难的,再加上还有曹魏政权的因素,孙权自然不能轻举妄动。
首先,刘备在夷陵兵败后就退到了白帝城,一些东吴将领虽然很想乘胜追击、攻打蜀汉,但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就不退了。
孙权听闻刘备就在离边境不远的地方驻扎,有些害怕,就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刘备就收拢失散的蜀兵,同时赵云带着援军也赶来了。
此时的东吴军,纵然是胜利之师,但也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
其次,蜀汉虽然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让蜀汉政权元气大伤,但刘备的后方还是很稳固的,一则蜀地本就易守难攻,二则,又有诸葛亮坐镇。
东吴想要乘胜灭了蜀汉,还是很困难的。
最后,当时是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夷陵之战是蜀汉、东吴之间的战争,而一边还有曹魏再看热闹呢!
曹魏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计划着等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后,不管他们最终谁胜利,到时自己再出手,就可一举消灭蜀、吴了。
三国鼎立,可以互相牵制,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吴主孙权、吴将陆逊,并非易于之辈,他们又怎么会想不到曹魏的想法。
孙权、陆逊也担心,如果东吴军队全力灭蜀,一旦进入蜀地,就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那时东吴前进难,又不能退。
如果正在着紧急的时候,曹魏突然攻打东吴后方。由于东吴大部分兵力都在攻蜀,这时曹魏攻打东吴后方,东吴自然难以应付。
正是由于孙权、陆逊担心曹魏会突然袭击东吴后方,所以就停止追击蜀军而主动撤军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久,曹魏果然攻打东吴,但好在陆逊早就做了防备,才没让魏军得逞,曹魏也只得无功而返了。
所以,东吴在夷陵之战胜利后,不是不想灭蜀,而是灭不了,也不能这么做。